传奇:从藤县山村走向世界的亿万富豪(图文)
| 招商动态 |2017-02-21
导读:如果问现在藤县人谁最有钱?也许很多太平人会说:饶永,但错!而应该是:他,1973年出生 拥有个人飞机,2009年才结婚, 婚礼用了99辆劳斯莱斯、宾利、奔驰、宝马组成的“天长地久幸福车队”环广州城绕城一圈,好不风光!同样是他,曾经受到过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等国家领导人接见。他来自农村,中师没毕业就打工,但他现在又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他不仅是注册资金达10亿美元的大公司总裁,同时也是中国餐饮业巨头、领军人物,他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男主角--冼锋。
中商集团(亚洲)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冼锋
冼锋(左1)访学美国斯坦福大学
冼锋(前排左1)考察美国因特网总部
冼锋在美国旧金山留影
冼锋(左6)考察美国微软公司总部1999年
中国饭店,是中国近三十年社会发展最敏感的窗口。一切重要的交往在那里发生,一切惊喜的观察在那里完成,一切深入的研讨在那里举行。不仅如此,世界重新发现中国,也总是在那里起步,中外经济的快速融合,也总是在那里见证。饭店既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金融机构,但是这三十年中国腾飞的奇迹如果离开了中国饭店,就简直无法想象。它的功能,远远超过它的名称;它留给人们的记忆,又超过了它的功能。
冼锋,从藤县走出去的中国饭店业领军人物,从一位酒店最基层的服务员、实习厨师、名厨到一名出色的职业经理人,从一个企业的领军者到一个行业的领跑者,这是一个从优秀到传奇的故事。
冼锋印象
得体的衣着,优雅的举止,从容的气度,开阔的思维,当你面对冼锋并坐下来跟他交谈时,你不得不惊叹,这个从藤县走出去的年轻人,已实实在在地完成了他生命中美丽的嬗变。在他身上,你解读到的完全是一个创业者的成熟、自信和睿智。
冼锋有很多令人羡慕的头衔:中国饭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世界旅游组织亚太酒店协会秘书长、中国饭店协会秘书长、国家行业核心期刊《中国饭店》杂志总编、中国饭店业名人俱乐部主席、广东酒店行业协会名誉会长、香港饭店与饮食行业协会名誉会长、云南省饭店与餐饮行业协会名誉会长、海南省酒店与餐饮行业协会名誉会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客座教授、北京旅游学院客座教授、广州大学旅游学院客座教授、全国饭店业国家一级评委等等。每一个头衔都很有份量,或者说,在他的那些头衔后面他所策划的某些活动,往往代表着这个行业的风向标。
起步:一个有梦想的少年,辍学从商
一个人的成功首先要有梦想,当然也总离不开他生长的环境,孕育梦想的伊甸园。
1973年,冼锋出生在藤县金鸡镇一个清贫之家。家中三兄妹,父亲是小学教师,母亲也在小学工作。当时父亲由于工作的需要经常调动,五年的小学生活,他读了七所学校,这使得他学习的课程经常出现脱节,成绩起伏较大。但是,也正因为这样,反而从小就培养了他很快适应环境的能力。小时候,他父亲身体不太好,在他刚上小学一年级时,父亲就因病住院了大半年时间,母亲因为要到医院照顾父亲,也就无法周全对兄妹几个的照顾,所以从懂事的时候起,身为长子的他就得在家里照顾弟弟和妹妹,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还没有上学之前,他就学会了做饭和烹调一些简单的地方特色菜肴。环境的磨炼让他从小就学会了坚强和自立,学会了担当,而对美食的喜爱也从小便埋下了种子。
小学五年级时,父亲因当年做手术不彻底,又到梧州住院治疗了一年多时间,花费了不少钱。家境的不充裕,使他在初中毕业时不得不选择读中师,这样可以早点出来工作帮补家计。
然而,怀揣激情梦想,喝望成功的冼锋,实在不安分将来做小学老师,中三时毅然辍学,只身南下广东。当时,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一片令无数梦想者向往的热土。
当时,家里经济还比较困难,父亲只能给他50元钱作路费,怀揣这点钱,他踏上了奋斗的人生征途。
刚开始找工作时,他没有像很多打工者一样选择去工厂、大排档或普通酒楼打工,而是到了星级酒店找工作,因为他觉得酒店发挥空间大,是社会名流汇集的地方,在那里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会有更多的机会。同时,他也想到“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他读过《中庸》,知道凡事要从低做起,从基本做起。所以,在酒店里他做过行李生、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而且都干得不错,他当时给自己定了一个很简单的目标: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里,无论做什么岗位都不能被老板“炒鱿鱼”,并锁定了未来自己一定要做老板的目标。
嬗变:从学徒、大厨到名厨
身在异乡要想有所作为,首先要学会生存,冼锋年轻好学,肯吃苦,一边工作的时候,他还到夜校参加补习班,工作学习化,学习生活化。等攒够学费后,他又选择了到广东商学院继续读书深造。
他是个有心智并善于规划的人。在报读专业时,他选择了旅游饭店管理专业,除了个人喜好外,他觉得,当时酒店管理还是个冷门专业,最缺的就是技术型的管理人才,这意味着这个行业将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进入一个将来有发展空间、但当时还比较冷门的专业求学,个人能力将会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发挥。事实证明,他当初的分析和选择是正确的,正因为得益于这些专业知识,才让他在日后的发展中如鱼得水,大展鸿图。
大四实习的半年时间,他选择的还是在酒店从事最基层的服务员工作,几年的学习,让他对这项工作有了新的体会,他觉得服务员不应该是对服务流程进行简单的机械式重复,而是在工作的同时,注重交际、协调能力的培养,随需应变,学会个性化的服务,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当面对客人的无理要求时,还要学会平衡自己的心态和提升心理承受能力等,有成就者通常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然后把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在实习期间,书本的理论知识一一地得以印证,他还举一反三,理论结合实际,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服务技能,另一方面培养了生意人必须具备的交际能力。
大学毕业时,很多同学都去了当时较热门的房地产公司、旅行社等单位。导师建议他选择到酒店当学徒学厨艺,以他当时的条件有很多更好的选择在等着他,但导师说他在这方面有兴趣又很有天赋,认为技术型的管理人才将来更有生命力。导师还跟他说了一番让他受用一生的话:有三种人要比别人走得快,走得成功。一是做别人做不到的事,二是做别人不敢做的事,三是做别人想不到的事。而且“有差距才有市场”才容易“出色”,对于导师的教导,冼锋心领神会,他本来就喜欢厨艺,“爱一行干一行”比“干一行爱一行”更重要,另外,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做大厨有美食品尝,而且他发现酒店里的大厨待遇都很高,受人尊重,连酒店的老板见了大厨都要尊称为“×哥”,再有一个是,当时大学毕业跑去学厨艺的人很少,以后自己要是把技术学好了,做老总时就可以做个有底蕴、有技术的老总,哪怕最后当不了老总,自己也可以出来开家酒家谋生。
于是,他很乐意地去做了实习厨师。他做得很敬业也很勤快,对大师的教导用心聆听,仔细揣摩,认真研究各种菜式,注意各种营养的搭配,熟悉厨房里的所有环节,连厨房里的杂活他也抢着干。由于他是当时厨房里唯一的大学生,每到总厨要做总结、报告时就让他来代笔,他很聪明从不对外张扬,总厨喜欢,他也就比其他学徒获得了更多学习和晋升的机会。而且,他又聪明好学,手脚勤快,嘴巴乖巧,很快便跟一帮香港藉和广州本地的大厨们混得挺熟,再加上他对美食和烹饪天生的悟性,使得他很快便学有所成。
冼锋的出众是必然的,因为他做每一件事都会经过深思熟虑,然后按照规划一步一步去实施。还有一点是,他善于表现自己,他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个世界的变化,并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头。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国内很多人还没有什么品牌意识的时候,冼锋已经意识到个人也要进行“品牌包装”。当时在厨艺界有一些比赛,很多人都认为是花钱又花时间且吃力不一定讨好的事,冼锋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这是学习和交流的良机,更是出类拔萃的机会,于是他勇跃参加省市、全国性的烹饪大赛,在各种大赛中大显身手、屡屡拿奖,将自己的厨艺演绎得淋漓尽致。
25岁那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最年轻的选手,他到法国参加世界美食大赛,一举夺魁,被授予“中国海鲜王子”称号;1999年,27岁的他又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国际美食博览会,在大会开幕式上,他表演的中华厨艺“龙虾十八种烹调绝技”,赢得了众口赞誉,被国际饭店与餐馆协会授予“十佳国际烹饪艺术大师”称号,同时他还被聘任为国际美食评委,并被具有悠久历史、国际社会公认的美食权威机构——法国美食协会授予“优异之星”殊荣。回国后,他又应邀到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献艺,与世界御厨杨贯一大师联袂,为国家领导人表演厨艺,受到了江泽民主席、朱容基总理等领导的接见。此后,他又多次在国际及全国的烹饪大赛上获金奖,2001年他又荣获国家农业部、中央电视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等单位颁予的“绿色厨艺大使”称号,并多次应邀到央视国际频道表演中华厨艺及担任“绿色空间”栏目嘉宾主持。
不仅如此,凭着对餐饮业的热爱,他又把自己的管理理念和工作体验等凝结成文字,写出了一篇又一篇高品质的论文。他撰写的《论餐饮教育的创新》一文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国际终身学习研讨会论文文集》;论文《提高烹饪教育水平与人员素质的构想》被中国烹饪协会推选为“第二届中国烹饪论坛”论文,并入选《国际饮食文化研究论文集》;论文《论中国餐饮业的创新》获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工商联论文征集评比一等奖……
“普通的厨师用手炒菜,大厨用心炒菜,名厨用脑炒菜”这是冼锋总结出来的厨艺哲学。冼锋,中国饭店业的一匹骏马,他以矫健的姿态在空中跃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驰骋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优秀:从职业经理人到管理大师
老子《道德经》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可见要想成为一位出色的大厨是不容易的啊!“要做好菜,首先要学会做人”是冼锋始终坚持的理念,他一直觉得“德”比“才”更重要,而恰恰是这样的理念,成为他取得成功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有心人天不负,命运总会给有心人创造机会。
1997年香港回归前,冼锋受聘到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联营的海逸酒店集团工作,并被派到东莞海逸高尔夫球会筹备酒店项目。一次出品部的液化气管漏气,液化气炉的连接软管着火,所有人都吓得拼命往外逃,而冼锋却独独一人往里冲!当时根本没有考虑的时间,只是勇者的潜意识促使他快速冲上前去关掉了气伐。危险解除了,但冼锋的手却被烧伤了,至今在他的手臂上仍留有伤疤。但也正是因为这英勇的举动,冼锋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并获得了赴香港及海外学习与工作机会。
冼锋小时候,父亲给他讲过一个故事。一位牧师分别问三个石匠他们在从事什么工作,第一个石匠说:“我在砌墙。”第二个石匠说:“我在建房。”第三个石匠则说:“我在为十年后建一座世界上最壮观的大教堂而做准备。”十年后,三个同一起点不同目标的石匠当然是有了截然不同的结果。第一个石匠,牧师是在贫民区找到的,他转了很多工作,没有目标,失业,正等着政府的救济;第二个石匠做了建筑公司的经理,稳打稳扎,生活安定;第三个石匠虽然还没有实现建起世界最好教堂的愿望,但他只用了十年的时间便己拥有了自己的别墅,自己的建筑公司,还获得了很多建筑界的大奖。小故事大道理从小便启发他:思路决定道路,要有所作为一定要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目标不一定赢,但没有目标一定会输!
冼锋是一个目标明确,且善于抓住一切机遇向自己的目标迈进的人。
1999年, 27岁的冼锋被高薪聘为顺峰集团副总裁,顺峰是国家商务部授予的中国餐饮十大品牌之一、国家工商管理总局授予的中国驰名商标、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
迈出这一步对他来说是很关键的拐点,当时他意识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已不能满足将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于是,1999至2003年,他又在职进修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课程。对他来说,文凭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坐下来思考,可以听导师的教导,碰到问题时,会有人帮助分析和引导,让自身得到提高与升华。
不断的追求让他越来越优秀。而他所任职的顺峰集团当时仅在北京就有九家高档酒楼,营业额连续5年稳居北京市餐饮业榜首,是京城名流经常汇集之地,许多高官、商业大亨都在此消费,冼锋在与他们的接触中也建立了一定的人脉关系。粤菜,在他及近6000多名顺峰人的推动下,开始在皇城脚下大放异彩。
随着顺峰集团在北京的成功,其它粤菜品牌也纷纷到北京开店,并到顺峰挖人才。面对这种来自于同行间的威胁,老板很着急,问冼锋应对办法,冼锋提议创办一所学校,为企业定向培养输送人才,招生与招工一起进行,并对企业现有的500多名主管级以上管理人员实施在职的系统培训,并要求签订培训合同,到学院进修后必须为本企业服务满5年。于是,受董事会委托,2000年,他与北京旅游学院合作,创办了全国首家民营控股的饭店业“黄埔军校”——北京旅游学院顺峰管理学院,并兼任首任院长。
冼锋很聪明,当初在答应董事会出任学院院长时只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要有的“绝对权力”, 除了日常管理所必备的“人、财、物”审批权外,集团各店拟升职人员必须到学院接受晋升前的相应课程培训,培训考核合格,要由院长签字后回到单位才能升职加薪。这一招很实用,参训者认真学,培训效果相当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当时,顺峰学院还受国家旅游局委托开展全国星级饭店部门经理、总经理资格证书培训考核工作,每年到顺峰学院参加培训考核认证的全国各地旅游饭店业职业经理人达1000多人,顺峰学院也因此被喻为饭店业的“黄埔军校”。他这个“黄埔军校”的校长也被评为首届中国饭店业经营管理大师,此外,他还被聘为北京大学出版社全国旅游高等院校新版教材《酒店管理教程》的主编。2002年,他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
一件一提起就让冼锋津津乐道的事,在此不得不提。
2002年,冼锋接到了一封特殊的邀请函。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要请一些企业家到学院去上课,这次,他们把邀请函诚挚地发给了冼锋。小时候连梦想到清华大学读书都觉得奢侈,没想到现在竟然被这所著名的高校请去上课!当时冼锋非常激动,忍不住马上打